(一)做好课程规划。 学校是否能真正“选课走班制”,关键在于学校是否实现了课程体系的根本变革,这是因为“选课走班”都是建立在大量的、多样化的课程基础之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实际情况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否则,学生选课走班将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学校要根据人的全面发展的总体目标,把开发阶梯发展式、优化组合式的学科学习课程作为重点,每个学科设置多个层次和不同发展方向的课程,打造个性化、多元化的课程体系,扩大课程选择性,以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整体的课程规划,需要对高校录取情况、学生的生涯规划和学校师情生情校情等实际进行综合考虑,**学生的发展目标和学校的发展方向,实现“标配餐”到“自助餐”的转变,让学生获得较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二)做好班级规划。 “按需分层、按需施教、按需选学”是选课走班分层教学的指导思想,这意味着“选课分层”是基于学生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兴趣爱好、生涯规划和性格特征的等方面综合的课程实施要求,不完全依据学业成绩的好坏。“按照什么模式走班,一个年级怎样分类分层走”需要周密规划。编班时主要遵循“让学生较大程度的集中,较少的走班次数”的原则。班级设置也要基于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较近发展区,让他们能通过努力有够得到的目标,这样,以获得成功而更有动力。 (三)做好管理规划。 一是行政班和教学班管理双管齐下。 行政班和教学班都要就完备的管理团队,即班委会和课代表。教学班班委会管理本班的班务,加强课堂管理,包括上课点名、维持纪律、清洁卫生、学生到班情况、学习状况等;教学班设多个课代表,主要负责收发原行政班同一层次学生的作业和当天基础落实,加强与老师的信息交流等工作。 二是实行学生双师管理。 对学生管理实行双师管理,即班主任和学科教师的协同管理,形成“全员育人”的良好氛围。班主任主要是负责行政班学生的日常管理,包括学生思想、生活和学科成绩的状况,要有及时的了解和跟踪。任课教师是教学班的责任人,既要完成学科教学任务,又要承担起对所任的教学班学生管理的责任。强化对学生学习情怀的教育和培养,同时,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对学生的个性特征、学科成绩、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潜力等方面进行跟踪,帮助学生做好基于生涯规划和个性志趣一致的课程选择,做好一个“思想上引导、学业上辅导、心理上疏导和生活上指导”的全面导师身份。 三是加强学生自主管理。 以教学班为基础,形成以原行政班主要成员为主的多个小组团队,通过建立自主管理制度,设置团队奖励机制,加强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 四是实行分工负责制。 (四)做**价规划。 发展性评价。考试时以学生的名次的学科变化作为评价学生是否进步的依据;计算分层班学科班级整体学生名次的提高度来衡量学科教师的教学效果;分层班学生的学科成绩带入原行政班,考核班主任任务完成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