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改革中被广泛实施的选课走班教学,打破了传统的固定编班、统一开设课程的教学秩序,建立了行政班与教学班并存、必修课与选修课兼有、师生双向选择的新秩序。如何科学高效地编排学校课程课务,是建立良好的教学新秩序的重要一环,是将选课走班教学落到实处的“最后一公里”。在此,笔者对学校排课的相关问题作些梳理,并提出一些思考。 一、直面问题:三个不得不面对的矛盾 1.学生选课需求与学校构建统一的教学秩序之间的矛盾 如何解决同步开课问题,是学校排课工作需要克服的难关。一方面是课程设置权在学校,学校要把整体的三年课程安排落实到每一周每一天。为了与新*对接,学校课程在不同的时间段有不同的安排,始终处于一个动态的变化中,但由于课务紧张,学校更倾向于通过相对统一的作息时间表实现同步开课、开足课时,以构建相对稳定的教学秩序。另一方面是课程选择权在学生,理论上每个学生都应有一张个性化的课程表,如对于同一科目,有的学生选择“学考”,有的学生选择“选考”,二者的学习目标和要求有所不同,所需的课时也不一样;同时,因有多次考试机会,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考试时间,课程的学习时段需要随之调整……学生多种多样的课程和课时需求会对学校排课产生重大影响,学校需要考虑什么时候给哪些学生排多少课。这与学校的既定课程设置产生了冲突,与学校构建统一的教学秩序发生了矛盾,并且,这些冲突和矛盾贯穿于不同的教学阶段,成为编排课务的首要问题。 2.学校教学资源与分类分层教学要求之间的矛盾 在实施走班教学之前,学校大都采取行政班教学,对于排课较主要考虑师资,教学进度安排与教学分层均能简单而顺利地实现。实行选课走班之后,分类选课、分层教学日渐深化,对教学时间、教学场地、师资、器材等教学资源提出了非常复杂的要求。在教学时间方面,学生课程学习时间与自主学习时间需要平衡,教师教学时间与教研时间需要平衡,教学时间与学校集体活动(如校运会、文化节、艺术节、校庆等)时间需要平衡,学生走班到教室的时间与课间时间需要平衡等。在教学场地方面,教室数量捉襟见肘,但图书馆、实验室、功能室却未被充分利用。在师资方面,有些学科教师人手不够,有些学科教师则富余;同一个教师在不同时间段课程任务轻重不一,时而过忙、压力过大,时而清闲、无事可做。如此,学校教学资源与分类分层教学要求的矛盾,成为学校编排课务需要正视的又一个问题。 3.工作量大与排课技术落后的矛盾 实施选课走班之前的排课,考虑因素单一,变化很少,因此,排课简易,调整方便。而基于选课走班的学校排课,一方面是考虑的因素非常复杂,另一方面是阶段性变化较为频繁,特别是在有教师外出教研或请假的情况下,课务调整很难有回旋余地,这就给排课提出了较大的挑战。当前,不少学校的排课仍以经验为依据,以手工为手段。这就导致了两个比较明显的缺陷:一是排课费时、速度慢,特别是在有教师请假需要应急的情况下,很难找到替代方案;二是排课质量比较低,很难全面考虑到课程间的衔接、师生的需求,离行政班教室比较远的功能教室等许多教学资源往往被有意无意间忽略。因此,落后的排课方式成为学校排课工作的一块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