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阶段教育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克服应试教育倾向,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精神要义。今天,“选择性教育”成了高中教育发展的必然,“选课走班”成为实现育人目标的有效路径。 所谓“选课走班”,就是根据学生的未来发展需求进行专业分类,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进行水平分层,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内容分项。“选课走班”强调对学生个人发展需要的满足,强调各取所需和主动选择,体现了学校对学生差异性的尊重和主动适应,是对“因材施教”教育原则的有效落实。 根据浙江省“深化课程改革方案”和新*招生制度的精神,为推动学生自主选择、个性发展,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以改革实验的方式进行务实的探索,以行动研究的方法进行反思调整,稳步推进必修和选修相融合的“全科全员选课走班”改革。目前,浙师大附中基本形成了富有自身特色的“234”选课走班模式。 在“234”选课走班模式中,“2”指的是行政班和教学班两个教育教学单元,其中行政班三年保持不变,教学班根据各个阶段学生的不同选择形成不同的组合;“3”指的是学校的所有课程按“专业分类、水平分层、内容分项”分成三大类课程;“4”指的是选课走班教学在高中三年的12个学段分成四个阶段推进,**阶段即**学段,以行政班教学为主,*二阶段即第二、三学段,实施分层走班教学,*三阶段即*四至九学段,分类与分层走班教学,*四阶段即*十至十二学段,分层与分项走班教学。 组建稳定的行政班和灵动的教学班 浙师大附中的多元办学和生源构成,表现出学生多层次性的特征。学生的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都存在巨大差异,而且部分学生偏科现象严重。传统的行政班教学强调教学的集体性、强制性和统一性,忽视了学生的差异性,挫伤了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利于学生个性化的成长。 学校自2012年以来不断探索,坚持行政班三年稳定构成,以便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有效的管理、指导。充分发挥行政班的教育管理功能,把行政班建设成具有强大凝聚力的精神家园。在尊重学生选择的情况下,根据“分类分层分项”原则,学生自主选课,灵动组建若干教学班,形成“私人订制,一生一表”,较大限度地确保了对学生选择意愿的充分尊重与满足。同时,把教学班打造成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优势提升、学科素养凝练,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学习乐园。 高一新生进校编入行政班,确保行政班班主任保持三年不变,以便发挥行政班的教育管理功能。根据人的认知规律,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以及对学科的学习能力、水平和兴趣的差异,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结合导师的意见,制定学生的三年学习规划,在高中的四个不同阶段、不同学段,选择三类不同的教学班,同一科目同时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分别去相应类别教学班上课。 在教学班组建过程中,学校课程管理中心和年级管理中心事前做好选课走班教学的宣传发动工作,使教师、家长和学生充分认识到实施“分类分层分项走班”的重要性,在“走班”前把每个类别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安排以及对学生的要求等告知学生,让他们结合自己的情况作自我评判、自主选择。学生在成长教师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学习意愿,并考虑到进一步学习的需要进行选层选类选项。学校对各班学生的选择情况进行汇总和统计,在尊重学生自我选择的基础上,调整、编排出分类分层分项教学班学生名单。课程管理中心和年级管理中心考虑教室、时间、科目分布和师资状况等因素,统筹安排,编排课表(课表至少应包含课程名称、课程层级、上课时间、上课地点等四个要求)。